【心臟危機】黎彼得心臟血管堵塞入院通波仔 醫生:逾半突發心臟病無徵兆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2/02/22 12:24

分享:

分享:

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頭號殺手。

資深演員兼鬼才填詞人黎彼得近日透露,3個月前因眼腫而求醫,經檢查後發現血管收窄,幸無大礙,但心臟掃描同時發現有兩條血管堵塞,故接受醫生建議盡快接受「通波仔」手術,現已完全康復。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育港曾受訪表示,40多歲後的青壯和中年人,如突然死亡,多與冠心病有關,而事前可無徵兆,應把握時機及早救治,以減低出現嚴重併發症或致死可能。

最新影片:

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頭號殺手,本港2020年因心臟病死亡人數高達6,561人,死亡率較2019年上升6.5%。劉育港表示,約一半或以上突發心臟病事前沒有預警徵兆,一旦病發,若不能透過即時緊急通波仔或溶血劑開通血管,會迅速致命,或導致心衰竭、中風等併發症。

血管閉塞可致心臟肌肉壞死奪命

心臟為身體最重要器官之一,如無法正常運作或提供足夠血液,都會導致嚴重病症,甚至死亡。身體的血液,由上腔靜脈進入心臟右心房,經三尖瓣活門進入右心室,再經肺動脈進入肺部,排走二氧化碳交換氧氣,帶氧血液返回左心房,經二尖瓣進入左心室(主揼),再透過主動脈把帶氧血液輸送至腦部及各器官。

心臟肌肉揼本身依靠3條動脈來提供血液和氧氣,因血管似皇冠包住心臟,故稱冠狀動脈,但3條動脈任何一條如阻塞,運動時就會不夠血液供應,出現心絞痛或心跳紊亂,這主要因動脈血管內壁積聚太多垃圾,如內壁膜破裂,血小板和血塊黏在一起,血管便會閉塞,血液無法流通,便可致心臟肌肉壞死,甚至奪命。

【同場加映】10大護心食物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突然心臟病發死亡率達3成

劉育港表示,40多歲後的青壯和中年人,如突然死亡,多與冠心病有關,其死亡率比其他癌症如肺癌更高,且不少是隱蔽個案:

死亡前無預警,一半人以上未必會經歷穩定心絞痛,即是運動時或行樓梯會心絞痛、胸口不舒服、氣促等,停下來會無事;不穩定心絞痛,即是休息時不動也會痛,氣促冒汗,甚至心肌壞死,事前可無徵兆。突然的心臟病發,死亡率達3成,當中6成是在1個小時內死亡。

之前有講法是救治冠心病應在黃金1小時之內,劉育港指出並不完全正確,而應是分秒必爭。如患者遲獲得治療,一半人其後心臟會逐漸衰竭,或出現腦中風等嚴重併發症,嚴重影響生活:

每遲一分鐘也可致死,所以應盡快開通血管,才可以穩定病情。

根據醫管局資料,當心臟的某一部份發生病變、損傷、甚至壞死,便會形成心臟病。若想知道自己有否患上心臟病,首先應留意下列8大徵狀: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︰http://bit.ly/34FTtW9

責任編輯:羅嘉欣